幼儿教资面试通用技巧
[
河南省招教网
]
作者:
2018-11-20 17:51:58
|
我要分享: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绘画技能的展示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中的元素和构图是关键的两部分,小编现在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元素和构图方面的相关技巧。
一、幼儿绘画的基本特征
这里所讲的幼儿绘画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简笔画,简笔画具有特征性、夸张性、概括性、趣味性、拟人化等特征。其中,特征性是指,幼儿绘画的单个元素都有其明显的特征,拿动物类元素来说,兔子的特征是偏圆形的头、长耳朵和三瓣嘴,所以只需要画出圆形加长耳朵和三瓣嘴,就可以看出所画的元素是兔子;夸张性是指,元素的表现具有夸张的成分,比如画“儿童”这一元素,通常身体和头部的比例为1/1或1/2,那么头部通常会夸大,从而凸显比例,呈现出“儿童”这一元素的特点;概括性是指,很多元素类型只画能够体现其特征的大概轮廓,比如画“鱼”这一元素,通常运用三角形和三角形结合,而不会考虑去体现鱼的质感和鳞片的纹路;趣味性是指,元素或者场景的绘画要能够吸引幼儿,达到其审美的需要,比如画动物可以加上笑脸和嘴巴来凸显趣味,通常和拟人化相结合。
二、构图的理解和运用
一般的绘画教学中,除了单个元素,更重要的是对构图的理解和运用。构图一词来源于西方美术,主要用来确定画面的基本形式,分割画面,使画面具有美感。
儿童画中通常用中心主题式构图、排队并列式构图和黄金分割式构图来分割画面布局。中心主体式构图是指,画面中主体物是最大的,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稍偏左或偏右,辅以相关元素,或者细化主体物,比如绘画主题为“海底”,主体物可画“鱼”这一单个元素,并且将其细化——可发挥想象,添加鱼的纹路、花纹,将其拟人化,画上嘴唇和眼睫毛,最后画出相关元素“气泡”。排队并列式构图是指,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大致呈“排排站”的布局,但是要考虑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结合三角形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是指,画面可以以九宫格分割或者十字分割来确定主体物的位置从而体现美感,是最常用的构图方式,可将主体物的主要部位(如人物的头部)置于十字或方格中。
在构图的运用中,景物的构图方式较为特殊,景物构图要考虑景物远近的“延伸”,所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以及一点透视、两点透视都可以运用到画面当中来体现空间感。
三、图形的认知与运用
儿童画中的常用元素基本上都可以用基本图形的结合来表示,所以引导学员将元素的特征结合基本图形进行表现尤为重要。比如,可以先提问,大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像什么形状,以此来引导学员将元素和基本图形的结合运用到儿童画当中,后期可以加强元素的练习。
在运用“图形组合”的形式练习相关元素时可以夸张元素的特点来凸显元素的身份,但是人物除外。
四、人物的绘画
人物的绘画在儿童画中相对较难,既要考虑比例,考虑结构,还需要一部分的透视关系以及人物动态的表现。人物的比例,以“成年人”为例,一般情况下,女性头和身体的比例为1/6,男性则为1/7,即,身体和头部的长度等于6个头的长度或者7个头的长度。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特点,比如女性的面部轮廓相对柔和,而男性的面部轮廓较为硬朗,在儿童画中表现为夸张颧骨和下颌骨的大小,女性衣着经常是裙子,男性衣着是衬衫和裤子。
人物的动态通常较为概括,比如跑步的男孩,需要确定身体的方位(通常为侧面),腿部的动态走势和臂的动态走势,同时结构要合理,比如大臂小臂等长,大腿小腿等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河南省教育网公众号
更多教育资讯、独家报道、最新政策请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了解(wwwhaedu)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