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点:巴普洛夫
[
未知
]
作者:
2018-04-23 16:05:44
|
我要分享:
近期,很多同学都在进行教育理论的复习和备考,对于教育学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那么今天就帮助大家梳理一下有关巴普洛夫的相关考点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巴普洛夫属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也就是S--R的联结。这部分经常出现在单选题中,需要大家能够记住行为主义的联结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下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狗进食摇铃实验;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吃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
对于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又分成两种信号,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现实的具体刺激,如声、光、电、味等,第二信号系统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考试经常出一些案例让大家判断是哪一种信号学习,所以我们通过语言信息来判断既可;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巴普洛夫发现了以下规律:
1、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消退,条件反射消失的过程;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3、刺激泛化,不能够分清楚铃声和其他声音,如我们常说的“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都是刺激的泛化。
4、刺激分化,能够分清楚两种相似刺激造成的反应;比如:学生能分清楚“鲁莽”和“勇敢”等。
除了巴普洛夫的实验之外,考试还会考察巴甫洛夫自动痕迹衰退说,记忆内容之所以会遗忘,是因为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最后遗忘。所以我们要清楚遗忘学说的概念和人物,以上就是关于巴普洛夫的相关考点,通过对巴普洛夫考点的梳理,我们要有意识去整合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有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和考点。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河南省教育网公众号
更多教育资讯、独家报道、最新政策请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了解(wwwhaedu)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